上世纪90年代末,周嘉宁在华亭路服装市场花375元买到了一双咖啡色的ALLSTAR高帮匡威鞋,奠定了她的“匡威热情”。20多年过去了,她依然是一个常穿着匡威球鞋的人。

匡威现在的电商价格还在400元左右,没涨多少,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就是一笔“巨款”。而且当时光有钱还不行,“等待有货,需要机缘”。在5月27日的讲座“城市变革与个人史书写”中,周嘉宁用这样的一个例子告诉读者,从个人生活的细节中,也能看到城市历史变迁,“写作者要在此处发力”。


(资料图)

外贸服装市场是时代的缩影

“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华亭路市场时所感受到的冲击。那种冲击是综合性的。人流和衣服的密集程度,不透气的铁棚,非常时髦的年轻人……”

周嘉宁的回忆很有代表性。她是80后,从小生活在市中心淮海路商圈附近的老里弄,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,学中文专业,写作、逛游,一边成长一边感受世纪之交上海急速变迁中的种种。

“高中时代,只有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的体育用品柜台上可能买到匡威。但它的进货来源非常不稳定,不是一类常设的货品,跟耐克等其他所有的鞋混在一起卖,不像现在有专柜。”周嘉宁回忆说。从1984年设立,华亭路服装市场存在了16年,位于长度仅700米的华亭路上。市场周边的社区以老洋房、老里弄为主,北边的长乐路、中间穿过的延庆路、南边到头的淮海中路,都是上海历史文化丰富、文保建筑密集的地方。

华亭路最南端西侧的肯德基永隆店,现在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连锁快餐店,但这里曾被称为“唯一不变的华亭路入口”。同为80后的上海文艺青年海哥说,当年他和朋友们一起逛华亭路服装市场,都是在肯德基门口碰头。

托改革开放后外贸日益繁盛之福,众多小业者在华亭路摆摊卖货,鼎盛时期有400个帐篷摊位,还拐弯摆到了延庆路上。华亭路曾与北京秀水街、广州高第街并称“中国三大服装市场”。

2000年,华亭路市场关闭,恢复行车。摊主们有一些搬到襄阳路的服饰礼品市场继续做了几年。2006年,襄阳路市场也被关闭,原址后来建造了环贸iapm。商户按政府安排,分流到五处:龙华工艺礼品市场、上海科技馆地铁站厅层的亚太盛汇休闲广场、淮海东路西藏中路佳成商厦(现为新尚数码广场)、七浦路市场和城隍庙福民街小商品市场。亚太盛汇后来成了在沪老外公认物美价廉的服装市场。

华亭路在2007年被列入“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”名单,成为风貌保护道路。喧嚣归于尘土,商贸转型文旅。现在走在华亭路上,几乎看不到当年的痕迹。手拿自拍杆的网红,从延庆路上需要排队的买手店走过来;不断在拍照的青年情侣说笑着,走过坐在门口吃饭的快递小哥身旁。只有一家临街的旧字画店,还能跟历史照片中的招牌对得上号。

但对很多中年上海人来说,对着一条寂静的街道,也能聊起当年淘货、赶时髦、聚友欢笑的事。海哥说,当年每个人都买到过一些很合意的东西,直接搭好一身衣服都没问题,不过更值得回忆的不一定是具体的物品,而是那种特殊的氛围。

城市书写要跑赢资料消失的速度

电商时代与华亭路市场、襄阳路市场为代表的小商品交易时代,区别非常大。“淘货”碰运气买便宜东西的生活方式成了历史,但也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岁月。

周嘉宁回忆说:“当时城市物质的匮乏和少年时代对某种生活形态的向往,产生的余震波及我至今。”她把2006年襄阳路市场的关闭视为“外贸时代”的终结,当时她已经开始在淘宝上网购商品。淘宝是2003年10月上线的,2006年已经以80亿元的成交额超过了沃尔玛。

在中篇小说《浪的景观》中,周嘉宁写了当年很不容易买到一双匡威运动鞋的过程。小说里2003年的上海,刚毕业的大专生和朋友一起,接手了位于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商城的一个服装档口。他们认识了一个华亭路服装市场的个体户老谢,家就在华亭路,搭了违建作为档口和仓库,称“魔岩三杰”都来买过衣服。市场关闭、违建被拆之后,老谢转战七浦路,因贸易发了财,后来涉走私被抓,销声匿迹。

周嘉宁说自己第一次为写小说做那么多的资料准备工作,在写《浪的景观》时,她曾试图采访在襄阳路服装市场卖过衣服的人,发现这件事相当困难。已经倒闭或因市场拆迁而消失的商铺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业主们已在海角天涯。在浪潮当中存活下来的,很多都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机遇转型成功,有的成为知名品牌的创始人、设计师,不愿意谈当年“练摊”的经历。

即便如此,她还是找到了一些人,也包括这些市场曾经的常客。她发现,随着网络购物时代的到来,考验与机遇并存,有人的店倒闭,也有人抓住机会赚得了第一桶金。一些人的话成为了小说里的文字,但对周嘉宁的写作来说,寻访市场和见证者有另一层意义。这个过程使周嘉宁对一代人与一个城市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
“现在找资料看似非常容易,数据库、图书馆、自媒体……每个人都在社交媒体上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。所有的琐事似乎都能找到答案。”但是,互联网兴起之前的“比较近的过去”,却因为信息平台的变化和人们的忽视,而很容易被遗忘。有时候找一张20年前的图片,都要费很大一番周折,也不见得就能检索到满意的结果。“身为写作者,我能为这样的局面做些什么?”周嘉宁这样问自己。

收集资料的过程,让她站在新的时间维度上,重新看待所处的城市,看它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。当下城市和人面对的问题最初是什么样的形态?伴随着城市的变化,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世界观又是如何变化的?每个人的变化最终汇集起来的能量,如何影响和撼动城市继续发展?

“这些命题对我来说变得非常有趣、非常重要。不能够再等待,因为随着等待的时间越长,过去的资料就会消失得越多。”周嘉宁说,“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,是去捕捉外部世界给予自己的震动,并且用自己手上拥有的创作的武器或工具,进行不断的练习。当这种震动发生的时候,你才有能力用最准确的方法,将最细微的震动,最诚实地保留和记录下来。”

《浪的景观》

周嘉宁 著

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8月版

推荐内容